陕铁院第十七届青春榜样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自强自立学生:张志军

发布者: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张志军,男,汉族,共青团员,2004年5月生,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人,测量3237班班长,测量5211班班导,创新创业学社副社长,陕西省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室科研助理。

主要荣誉:

2023-2024学年,获国家奖学金

2023-2024学年,获学校一等奖学金

2023-2024学年,获第十二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铜奖(砼行环保科技—未凝固废弃混凝土全资源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先行者)

2024-2025学年,获中国国际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复赛省级金奖(筑强新材,疏散先锋—地铁疏散平台高性能材料引领者)

2024-2025学年,获中国国际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复赛省级银奖(砼行环保科技—未凝固废弃混凝土全资源高效回收利用领航者)

2024-2025学年,获中国国际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复赛省级银奖(冰雪释—主动抗冰除雪路面技术体系提供商)

2024-2025学年,获陕西省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高职组)三等奖(筑强新材隧道高性能RPC盖板技术领航者)

2024-2025学年,获2024年职业等级鉴定五级初级测量工证

2024-2025学年,获陕铁院第十九届技能大赛导线测量项目三等奖

2023-2024学年,获陕铁院第二届“铁路文化知识竞赛”优秀奖

主要事迹:

家境困厄志不折,自强为桅破逆澜

张志军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农村家庭。2003年,父母离异,尚在襁褓的他,命运陡然转向同年下半年,父亲又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的幸福轰然崩塌,他只能跟随爷爷奶奶长大。2021年,正读高二的张志军因家庭经济窘迫无奈辍学打工。好在姑姑及时伸出援手,他得以重返校园。可麻绳专挑细处断,2022年,奶奶突发脑梗离世,爷爷也被精神疾病缠身,只能由姑姑照顾,这个家愈发风雨飘摇。重重压力如大山般压来,张志军却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愈发坚毅。

单招考试结束,同学们畅享假期时,他独自奔赴西安谋生计。身为短期工,找工作四处碰壁,最后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省钱一天只吃两顿,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两班倒的作息让他落下失眠的毛病。但从未想过放弃,他信天道酬勤,磨难亦是财富。整整四个月,他没回过一次家,看着别人悠闲自在,他怎会不羡慕?可生活的困境逼得他只能一路向前。当手中攥辛苦挣来的工资,足够支付一年学费时,这个少年眼眶泛红,泪光闪烁。此刻,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开启人生新篇从此过往的苦难都化作了脚下坚定的基石。

业之精湛凭于勤,行若功成赖善思

自踏入大学校门起,张志军便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将学业放在首位,秉持“今日事今日毕”的态度,全身心扎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中。夜晚的教室,他常是最后离开的那个;课堂上,与专业老师探讨问题也总有他的身影。

学习之余,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志愿服务,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社团中,他凭借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被聘为创新创业学社副社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影响力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创新想法、展示创业才华的平台,在社团中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脚步坚定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4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2024年暑期,他还积极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靠着不懈的努力与深度的思考,张志军的成绩在班级、年级里均独占鳌头,将国家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收入囊中。这些荣誉似耀眼星辰,是对过往付出的认可,更为他未来的奋进之路照亮方向,激励着他逐梦远航。

破茧化蝶凭自强,傲立风雨绽华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之路,荆棘丛生、坎坷纵横,张志军却从未有过片刻停歇。他笃信,自己宛如一只破茧的蝴蝶,在黑暗中承受过痛苦的挣扎、历经无数磨砺之后,定能凭自身之力,冲破困境,振翅翱翔于蓝天之下,在广阔天地间舒展双翅,绘就绚丽多彩的生命华章。


电话:0913-2221156
邮箱:styxsc2021@163.com
临渭校区: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街东段一号
高新校区:渭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园区胜利大街西段
版权所有©2014 陕铁院学工部(处)
陕ICP备0601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