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晨,女,汉族,2002年8月生,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中共预备党员,城轨工程学院轨道3225班学生,现担任轨道3225班团支书、城轨工程学院团委宣传部负责人,学生会办公室综合事务组负责人。
主要荣誉:
2022-2023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2-2023学年,获学校二等奖学金
2022-2023学年,获学校优秀学生干部
2022-2023学年,获学校军训先进个人
2022-2023学年,获学校优秀共青团干部
2022-2023学年,获陕铁院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先进个人
2022-2023学年,获学校“我和我的祖国”祝福唱起来国庆专题活动三等奖
2022-2023学年,获学院第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
2022-2023学年,获学院五四青年知识竞赛一等奖
主要事迹: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她以孝道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孙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爱莫等 孝莫迟
她来自陕西铜川,是一个诚信热情、敬老爱幼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教育她“重孝”,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为表率,教导她孝老敬亲。小的时候她就学着父母照顾外公外婆,每逢假期她都会回到老家,在外公干农活的时候,她就跟在外公后面帮忙;在外婆做饭时,她拿着自己的小凳子坐在灶台前添柴火。
自她懂事起她就把孝道放在心中,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她始终认为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
你照我健康成长 我顾你生病变老
她,始终坚持本分踏实,以孝为重。“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始,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
她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煤矿作业较为危险,父亲身上总是大伤小伤不断。常年累月下,父亲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走路都成了问题。在新冠疫情正严重时,她带着父亲去西安看病,她提前联系医生,规划好去医院的线路及所需物品。第二天她带着父亲去治疗,父亲接受治疗时她就在旁边等待,治疗结束后她搀扶父亲回家,给父亲做饭。后来父亲病情恶化,她又带着父亲前往医院治疗。她在医院与家之间奔波,每天早起去医院给父亲买饭,中午回家做饭给父亲送到医院。每次在路上的时间基本都在三个小时以上,这一送就是一个多月。开学后,每逢周末她就前往医院,直至父亲出院。
她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身体状况较差,时常会产生窒息感,严重的时候躺在床上,很长时间缓不过来,去医院查不出病因。她在家时就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身为女孩子,但她却从不娇气,帮父母提水,水桶太重,她需要慢慢往家挪,水经常撒一身,但她却从不说放弃。
自小她就明白“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孝老敬亲是她终身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她时刻谨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中华美德世人颂 代代传承靠我行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是她的长辈,没有他们辛勤劳动,就没有她幸福的今天。如今,当年的劳动者已年老体衰,但他们曾为社会做过贡献,值得她尊敬和爱戴。在平时的工作中,她认真务实,从大一担任团支书至今,担任团支书期间,她组织同专业学生前往敬老院看望老人;暑假三下乡期间,她和队员前往巴邑村看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辅导留守儿童作业,帮老人们打扫卫生,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留守儿童和老人送去温暖。在大二期间,她被任命为城轨工程学院团委宣传部负责人、学生会办公室综合事务组负责人,担任铁成轨道3231班班导生。她还组织本班学生去公园给老人唱红歌,听老人讲述自己年轻的故事,每当她看见老人的笑脸就很满足。她深知孝亲敬老不只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
孝老敬亲,血脉相连。或倾心侍奉,或倾情照顾。她始终以孝先行,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做尊孝重孝、明德至善、积极向上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