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凯,男,汉族,2003年11月生,陕西宝鸡人,共青团员,铁道动力学院宁波地铁3211班学生。原铁道动力学院学生会干事、校园广播站成员,特种作业低压电工。
主要荣誉:
2021-2022学年,获“铁院杯”短视频原创作品大赛银奖
2021-2022学年,获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优秀
主持人
2021-2022学年,获易班国家公祭日手抄报三等奖
2021-2022学年,获基础课部“讲好普通话,诵百年风华”朗
诵比赛优秀奖
2021-2022学年,获铁道动力学院辩论赛优秀主持人
2021-2022学年,获铁道动力学院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征文二等奖
2021-2022学年,获社团友谊辩论赛优秀主持人(图管会,护校队)
2021-2022学年,获学习雷锋先进集体
2021-2022学年,获21级新生军训先进连队
2021-2022学年,获马克思主义学院最美思维导图
2021-2022学年,获学校三等奖学金
2022-2023学年,获第十七届技能大赛党史国情知识竞赛三
等奖
2022-2023学年,获技能等级鉴定电工中级工
2022-2023学年,获2022全国大学生普通话大赛初赛
(专科组)二等奖
2022-2023学年,获陕铁院团委寝室LOGO大赛优秀奖
2022-2023学年,获铁道动力学院宿舍LOGO大赛一等奖
2022-2023学年,获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志愿者称号
2022-2023学年,获马克思主义学院“礼赞二十大,逐梦新征
程”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
主要事迹:
志存心,行有志
记得有一句古诗是这样子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一入学前的那个暑假,雒凯去西安的比亚迪做了一名厂房成品仓的工人。在那里他工作非常认真,一个月三十天最多的一次他上了28.5天的班,最狠的一次,他从早上八点上到了晚上近十一点,吃完饭回到宿舍都已经十二点多。在此期间,他也收获了许多知识,本来他都不会使用电脑,在夜班的时候跟着仓库的会计学会了办公软件还有其他许多工作技能。
他平时在学校从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平时一个月生活费都是五百左右,为了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周末放假出去有活了也会去干一两天,来充当自己的生活开支。他在学习生活上,也是非常的努力,平时爱去图书馆看书自习,还参加了院学生会和广播站,热心的服务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工作,比如陕西省二建考试的播音任务。他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热心帮助同学们,老师要帮忙也会积极的跑去干活。
大一第一学期过年的时候,他应聘了海底捞的寒假工,开始了他的实习生工作。他每天八点半到达店里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多下班。因为是寒假工,所以他干的活就没有那么具体,打扫卫生、门迎服务、上菜、上锅、削菜、洗碗,不管是什么地方的活,他都能十分认真的完成。像洗碗那里的工作就非常的脏,因为都是顾客走后撤下台的油锅油碗,洗的时候经常会把衣服弄的满是油。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还做过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做为当代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位共青团员的他,和当地政府的公务员们一起战斗在疫情的第一线,守护了一方人民平安。他的志愿者和别人想象的也有些不一样,好多人都认为志愿者是有补贴的,其实那几天他是无偿的做志愿者,吃饭都是自费的。就在最后一天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早上副县长给了他一套防疫装备,那天全员上岗一直到了下午都没有休息,最后社区给了两袋抽了真空的岐山擀面皮(那种真空的还要在锅里热才能吃),最后一直到了下午才回去吃到饭。
他在大一暑假期间参与了西安三桥收费站公安检察站的疫情协助工作,对来西安的车上司乘人员的一码通、行程卡还有核酸报告等进行查验分流。那时候西安的高温可以说非常难忍,在他的朋友圈可以看到,说有时候干一天活都不会有想要上厕所的感觉,全都随着热出的汗排了出去。当时早上六点多他就要起床上班,一直到晚上的十一点半才能回宿舍休息,每天在高速上面要待十六个小时,没有自己去体会过是说不出那种感觉的,走路那种脚疼可以看出来他们工作的辛苦。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他还每天认真背着全国中高风险地区疫情图。
大二寒假,他又跑去昆山市的一家屏幕制造厂上班,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他的主要工作是焊接屏幕背光,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他用最短的时间就学会了焊接作业。等过年师父回家后,他一个人就胜任了班组所有产品的焊接工作。当然,他也在工作中学会了新的技能,增长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他的那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告诉我们所有人,幸福是奋斗来的,在干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新时代要更有责任,勇于担当,做好社会主义新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