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女,汉族,2001年12月生,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中共预备党员,高铁3203班学生、现担任高铁3203班副班长。
主要荣誉:
2021-2022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0-2021学年,获学校军训先进个人称号
2020-2021学年,获渭南市第四届大学生跆拳道邀请赛优秀运动员
2020-2021学年,获学校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
2020-2021学年,获学校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21-2022学年,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三等奖
主要事迹:
孝心是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孝心是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心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的基石。梁静同学则用自己的行动接过了中华民族孝道传承的接力棒。
谨身俭用,以行尽孝
她出生在渭北高原腹地的贫瘠村庄,父亲为生计常年在外奔波,家里的重担全然压在了母亲脆弱的肩膀,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田间务农是母亲日常工作。在照顾家人饮食起居的同时还在镇上派出所负责民警的饮食,起早贪黑、风霜露宿,为这个家庭的正常运转而辛勤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为了这个家坚持了下来,也落下了严重的腿疾。
虽说病得休息慢慢养着,而母亲常说:“上有老下有小,地里还有庄稼,我怎么能停下来呢?”每天抗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倒头就睡,夜间则因腿疼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日夜操劳的母亲相继身患乳腺增生、膝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爷爷因脑梗瘫痪在床、不能自理,母亲更加细致地照顾爷爷饮食起居,洗脸、擦拭身体、喂饭、洗脚等,家务比以往更加繁重。母亲总是把热乎饭菜给爷爷喂,而后自己才吃,她自己的饭早已冰凉。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懂事的梁静心疼着母亲也非常自觉地为母亲分担家务,开始跟着母亲学着照顾爷爷,希望爷爷和母亲都能够吃上一顿香喷喷的热乎饭,她也就心满意足了。母亲对爷爷的悉心照顾直至爷爷过世,母亲给她做榜样,更是让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体现在行动中。她经常积极的分担家务,只要地里有活,她就早早起床下地,为此,经常给母亲积劳成疾的双腿按摩,空闲时向母亲诉说着学校的事情,倾听着母亲的谆谆教诲。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她从来都不畏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并且会迎头去博斗。因为她坚信:只有敢于面对困难,才会成长的更加坚强。生活的磨砺让她懂得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也让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理解、体谅、包容别人。
以身作则,传递爱心
她积极参加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的现实处境与她想象的大相径庭。他们的生活环境让她深深触动,心酸不觉间涌上心头。她积极响应号召,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份温暖与爱心。随后走进留守儿童家里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她帮助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尽己所能解决孩子们遇到的学习问题。并且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带给留守儿童温暖。
在平时,她还去“金秋苑敬老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陪老人们聊日常,听老人们讲他们的故事,为老人们整理内务,和老人们一起做剪纸、折手工,把一起做好的手工作为礼物送给老人们,“让礼物代替自己陪伴着他们”。希望老人们每天开心快乐,让笑容常伴身旁,这是她当时最深刻的想法。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收获感动,使她领悟到爱与奉献的意义。
孝,在一言一行中凝亲,在每一个行动中彰显。生而为人,都明白何为孝,难的是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她的事迹并没有么光芒四射,却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对孝道的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来到铁院,她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不忘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己,在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中顺利获得英语B级证书和在职业等级考试中获得中级铁路线路工。这些努力都是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为了让父母多年的付出有更好的结果,更为了减轻他们的重担。她作为学生干部,始终做好“排头兵”,把关心同学、服务同学放在第一位,懂得感恩的她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她毅然决然加入了院志愿服务部,积极参加每一次部门组织的活动。穿上志愿者衣服的她行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穿过众多的人群中间,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回首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她所走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丝丝缕缕,汇聚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棵密的大树。她是奋斗拼搏的学子,也是家庭的重要力量。当亲人年老体衰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迅速为家人们遮风挡雨,她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孝老敬亲,她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