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男,汉族,2001年9月生,陕西省宝鸡人,中共预备党员,道桥与建筑学院团总支副书记、铁成道桥3201班团支书、鲁班智能建造学社社长。
主要荣誉:
2020-2021学年,获国家奖学金
2020-2021学年,获学校特等奖学金
2020-2021学年,获学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2020-2021学年,获学校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
2020-2021学年,获学校新生军训先进个人称号
2020-2021学年,获学校优秀学生称号
2020-2021学年,获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
2020-2021学年,获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2020-2021学年,获暑期“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2020-2021学年,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二等奖
2020-2021学年,获学校第三届校园马拉松二等奖
主要事迹:
竭尽所能 敢为人先
满载求知欲,步入铁院门。他始终坚信,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和奉献。在开学初报道开始,他就开始尽心竭力地服务同学,“为同学服务”总被他挂在嘴边,从帮助同学准备开学以及军训所需物品到去到宿舍帮助同学整理内务,他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想让同学们尽快地融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依稀记得上大一的时候班里有位同学跳健美操晕倒,他立刻放下手中自己的事冲到健美操的地方,将班里同学从六楼背到救护车上路上一遍遍地说“你有没有好点,还有哪里不舒服”,并将同学送往渭南中心医院就诊,以及在之后的每天都提醒同学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充实大一生活,提升自我能力。他很荣幸地担任了班级的团支书,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在做好团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组织二课活动,贯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的基本制度。为了团会ppt每一页内容的修改,他总是忙碌到深夜,就是为了能让同学得到更好的思想提升。他为了班级同学更好的发展,在班级组织了特色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在后来的工作中,写策划、写总结、筹划活动,加班到深夜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因为他绝不允许把当天的任务拖到第二天。后来甚至连他宿舍的同学都已经习惯了在凌晨时他桌上台灯散发出的微弱的灯光。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没有抱怨过。
践行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雷锋月时候他组织班内大小六次志愿服务活动,为了活动的策划与准备他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为了让每一位同学把雷锋精神实实在在的烙印在同学心中。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带头充当社区疫情志愿者作出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将奉献精神牢记于心,践行于身,与其他班委一起带领班级取得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连队、优秀班级等六项荣誉。他对班级工作尽心尽力,本着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获得了参与评选陕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陕西省活力团支部、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机会。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发扬团干精神,严谨务实工作。他就像萤火一般,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忠诚而踏实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2021年学院团学干部换届中,踏实、认真、负责这是给认识他的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是他的信念,他本着这一信念,担任了道桥与建筑学院第二届团总支副书记。他事必躬亲,在大一的学校生活中尽职尽责,不论是刮风下雨,只要是实训基地有讲解任务他都会及时做好接待领导、老师的工作,勤工助学岗位上的他一天从教学楼来回实训基地十余次,从计划到安排他从每一个细节出发落到实处。在欢送2020级学长学姐的工作中他一马当先,认真处理从信息收集到智慧团建的每一项工作,从早到晚认真严谨地处理这每一位学长的信息,确保都能转接成功;在2021年迎新工作中与老师协调迎新工作方案。从校门口、宿舍、文体中心处处都有他的身影,面对懵懂的新生他仿佛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坐在检录处的他耐心解答新生的每一个问题,为新生做好检录工作,饭都顾不上吃的他没有任何埋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新生做好服务,让学弟学妹到这陌生环境中感受到学长们的关爱与温暖。
担负光荣使命,征途砥砺前行。他全程参与到道桥与建筑学院全省首批高校团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工作中去,协助老师完成力所能及的事,直至最后顺利通过验收。他带领团学干部认真策划组织陕铁院第一届纪念“一二九红色运动”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并创新举办道桥与建筑学院第一届“弘扬雷锋精神,传颂时代之音”朗诵比赛、以及策划组织与校易班联合举办“写气质人生,扬祖国精华”爱国书法大赛等特色活动,在每一个活动完美举办的背后,都有他从早到晚地认真规划,活动前至活动的最后一秒他都不敢放松警惕生怕出一丁点的差错,跑前跑后彩排、修改策划、购买物资,他一忙起来总是常常错过饭点,别的同学已经入睡,他还在思考活动的一些细节,活动各个环节哪里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这一次次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同时也是在这一次次的实践中成长起来。
志愿服务 奉献社会
薪火相传,志愿服务。他在行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在疫情肆虐期间,作为新时代青年,他积极参与到了当地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小区门口为大家测温查看健康码,以及在村子里面清扫街道,来减轻大家内心的恐慌。在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每天为被隔离的兄弟班级送饭、清理垃圾,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他却一直坚持。
在2021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进入当地乡村,他为了不让老人家那么辛苦,顶着炎炎烈日帮助当地年迈的老人干着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一干就是十几天。为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收拾新房,让他们感觉到温暖,他还深入每家每户进行“乡村振兴”以及党员问卷调查,了解这乡村在现在生活发展下得到的改变,看着老人、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容,他觉得,不论是“三九天”凛冽的寒风,还是在“三伏天”似火的骄阳,在这一刻都不怎么重要了。这一刻,他的心中只有无尽的幸福感。
结束语: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哪里需要他,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总是冲在最前方,有人问过他这样做,这样拼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回答道:“我只是想我所在的集体变得更好,让大家得到更多的荣誉,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我既然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他时刻践行着“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校精神,时刻要求着自己做一个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心怀理想的有志青年;他坚信,只有努力减少别人的苦难,自己才会快乐。一个人的价值是别人从他奉献的多少来判定的,将甘于奉献的精神落实在行动上,那么他的人生就必定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