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世界》:接纳自我,让生命更为广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18浏览次数:0

“山上的那栋房子始终是我的家,只是那里有时如同避难所,有时却像极了监狱。终其一生,我既对那里充满了向往,也想要从那里逃离。它控制着我,让我麻痹。”

 ——《小小的世界》

 

《小小的世界》是广受欧美读者喜爱的小说家克里斯蒂娜·贝克·克兰的一部作品,它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藏品——安德鲁·怀斯著名的画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小小的世界》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叶的美国乡村,主要讲述了克里斯蒂娜·奥尔森一生的故事。因为从小患家族遗传退化性疾病,行动不便囿于老房子的她,从小就经历了世界的冷漠和常人不曾有的磨难,直到遇见贝琪和她的画家丈夫安迪,她终于走出了内心小小的角落。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将注意力投射到我们至爱的人身上。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也是我们人生的引导者,他们说话的分量很重,以至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对【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这个“自我”的定义,进而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做选择的方式。

 

《小小的世界》很好地诠释了【自我】受童年经历以及我们对这些经历的阐释的影响。

 

 

 

01

叛逆的外表掩盖不住内心的渴望

 

克里斯蒂娜和她的父母、外婆以及3个弟弟住在山上的老房子里。

 

3岁的那年,克里斯蒂娜在一次发烧后发现自己不能正常走路了。医生建议用矫形架来矫正双腿,但刑具一样的矫形架带来的痛苦,让克里斯蒂娜余生对医生都心有余悸。

 

父亲是个看重自己【面子】的人。他总觉得女儿的病让他丢脸,每当克里斯蒂娜和别人在一起时,他总是紧张急躁,担心她会绊倒或撞到其他人。

 

在克里斯蒂娜7岁那年,父亲驾着马车带着克里斯蒂娜去治病。

 

对于治病,克里斯蒂娜的内心是抗拒的。当她和父母说自己不想去看病的时候,母亲厉声说:“够了。这事由不得你。你只要听话就行了。”

 

父母只知道拒绝克里斯蒂娜的请求,却不知道克里斯蒂娜不想去看病,是因为她害怕被当成活标本,永无止境地接受检查;她害怕医治的效果不好,父亲会对她更加失望;她害怕医生会要求她住院而不能让她回家。

 

去医生诊所的路上,她反复询问父亲:“你会守着我吗?”

 

但她的恐慌和无助,却得不到父亲的任何回应。父亲的冷漠和对医生的恐惧使她临阵逃脱了。

 

她哭号着,跑进巷子里,宁可躲在散发着鱼腥味的大桶后面,也不愿意走进医生的诊疗室。

 

克里斯蒂娜的表现让父亲大为光火,但他第一时间不是安抚女儿的情绪,而是在确认没有人注意他的时候,低声训斥克里斯蒂娜的任性。

 

他只看到克里斯蒂娜的叛逆,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女儿带来多大的伤害。

 

每个人孩子都希望自己是被看见、被鼓励。不管是某种愿望,还是某种感受,都需要得到理解和接纳。

 

 

《内在疗愈》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说:

 

“孩子之所以会表现出让你恼火的态度,并不是因为他居心叵测、动机不纯,而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他不是大人,他仅仅是在以孩子独特的方式行动而已。”

 

克里斯蒂娜的内心非常清楚自己的病让父亲丢脸了。虽然她的内心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但她不敢直接表达这种愿望,只能用行动吸引父母关注的目光,她只是在表达【我想你陪我,我想和你在一起】。

 

如果克里斯蒂娜的父母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女儿,了解她叛逆背后的原因,安抚她的焦虑,可能命运会是另外的一种安排。

 

 

02

她爱的人,却把她伤得最深

 

克里斯蒂娜聪明好学。老师克洛利太太鼓励克里斯蒂娜继续读书,考取教师资质好接替她在学校教书,这让克里斯蒂娜骄傲不已。

 

当她和父母商量的时候,父亲却说:“你上的学已经比我们都多了。家里的活太多,你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需要你帮忙。”

 

尽管外婆反对父亲的做法,但父亲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12 岁的克里斯蒂娜辍学了。这是她这一辈子做过最难过的事情之一。

 

心理咨询师侯玉珍在《因为我是女性》中说:

 

 “没有得到妈妈情感回应的孩子,内心常常是孤独和绝望的。长大后,他们也容易忽略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难以给孩子恰当的回应。这就是导致代际创伤的传递。”

 

的确如此。

 

克里斯蒂娜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悟性很高,却无心学业。他有7个兄弟姐妹,父亲是一名酒鬼,时而沉思时而暴怒,他和弟弟妹妹们都很怕他,而母亲为了生计根本无暇照顾他们。

 

为了生存,15岁的他离家到船上做工,后来又成为一名水手,辗转于世界各地。亲情对他来说是那么的遥远。

 

因为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善待,他不懂得克里斯蒂娜内心的情感需求,他只会用他认为对的方式,简单粗暴地伤害女儿。

 

辍学后的克里斯蒂娜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从早到晚为家务活忙个不停。因为走路总是摇摇晃晃,即便是最简单的家务活,对她来说都是充满了危险,她的手臂和双腿伤疤累累。

 

但她不想成为父母的负担,她尽心尽力照顾着家庭,照顾着很长一段时间疾病缠身的父亲。

 

她是父亲唯一的女儿,得了和他一样的病,身体虚弱,父亲却让她打理整个家,而且从来没有和她说过【谢谢】。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自尊发展深受父母的接纳、理解、支持和回应的影响。父母的表情、言行、情感互动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孩子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自尊感。

 

而克里斯蒂娜是一个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她只能身体力行地向父亲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但越是拼命证明,就越意味着她忽略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她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无法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03

既是初恋也是拯救和期盼的幻想

 

弗洛伊德说,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

 

换句话说,女儿一生的婚姻是否幸福,是否会遇到渣男,父亲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

 

20岁那年的夏天,哈佛男孩沃尔顿和朋友一起来到农场购买鸡蛋。这个笑起来门牙有点歪、背微微有些驼、胸口像个勺子、呼吸带着黄油糖味的大男孩,以他的开朗、体贴和见多识广,悄悄走地进克里斯蒂娜的内心。

 

尽管每年的夏天沃尔顿才会来到农场,而其他的时间,克里斯蒂娜都是在漫长的等待中煎熬。但沃尔顿对她来说,却像是高挂在空中的太阳,是那么的明亮耀眼。

 

为了跟上沃尔顿的脚步,她努力改变自己,期盼有一天可以跟着沃尔顿走出老房子。

 

她知道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知道没有承诺的爱注定是个悲剧,但她还是像飞蛾扑向明媚的火焰般,奋不顾身地扑向自己的爱情。

 

在交往4个夏天后,沃尔顿悄然无息地从她的生活里消失了。沃尔顿和其他女孩订婚的事情,克里斯蒂娜还是从朋友口中得知的。

 

心理咨询师侯玉珍曾经说过:

 

“爱的匮乏使一个人对爱的期待变得理想化,这也必然导致理想化期待的破灭。”

 

 父母的冷漠疏离和沃尔顿的无情背叛,彻底地把克里斯蒂娜的心冰封了起来。

 

为了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她把自己囿于老房子里。区别于之前父亲的自私,现在的她就像软体动物住在贝壳里,从未想象过要和它分离。

 

她变得敏感,不再相信任何人。她不仅拒绝了教堂的慈善资助,还用恶毒的语言伤害了真正关心她的朋友。

 

她变得更倔强了。即使她受够了自己难以控制的身体;受够了身上总是带着痂和瘀伤;受够了自己总要假装和别人一样,她也不愿意承认躯体带给她的真正感觉。

 

因为承认等于放弃,她还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所以,她宁可爬着出门,再伤痕累累地回家,也不愿意依靠手杖或轮椅。

 

安全感的缺失,更让克里斯蒂娜心生【被抛弃】的恐惧。因为害怕弟弟艾尔有了女友后会离开自己,她破坏了艾尔唯一的恋情,把艾尔对她的忠诚、帮助看作是理所当然,她甚至不同意艾尔搬离老房子。

 

 

04

接纳自我,让生命更为广

 

画家安迪和他的妻子贝琪租进了克里斯蒂娜的老房子里。热爱画画的安迪用他独特的眼光、手法和画技给老屋带来新的感觉。

 

安迪也是一位残疾人,他和克里斯蒂娜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对世界充满好奇,却与世隔绝到近乎病态的程度;他们都倔强独立,却依赖于家人的照顾。

 

安迪的画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诠释了克里斯蒂娜不为人知的一面:

 

“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破碎的梦想和承诺中,她的世界既是有限制的,也是无界的,身被禁锢,心仍向往自由。

她一生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

 

安迪对克里斯蒂娜的理解和人格的肯定,让她内心的冰雪开始融化。

 

《共情的力量》作者凯瑟琳·柯茜和亚瑟·乔拉米卡利认为:

 

“共情是唯一一种能够把我们从绝望带到希望、从怨恨带到宽恕、从害怕自动的软弱带到相信自己的潜能的途径。”

 

找到接纳我们的人,我们才能接纳自己。

 

只有接纳自我,我们才有能力改变。

 

 接纳自我,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的自欺欺人,不仅要接受自己的优点,还有接受自身的脆弱和不足。

 

接纳自我,意味着我们要接受曾经的自己,还意味着我们能开启更大的动力,去寻找更好的幸福生活。

 

只有接纳了自我,我们才有能力去推倒那些把我们与他人隔开的【高墙】。

 

05

写在最后

 

苏辛在《度光阴的人》里说:

 

“人之为人,不是因为自身有多完美,恰恰是因为不完美,才只能是人,接受别人和自己的不完美,是给予真正爱的第一步。”

 

我们无须成为别人,无须刻意讨好任何人,我们只做最好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不完美中,遇见幸福的自己。

电话:0913-2221156
邮箱:styxsc2021@163.com
临渭校区: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街东段一号
高新校区:渭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园区胜利大街西段
版权所有©2014 陕铁院学工部(处)
陕ICP备06012276
学校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