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甜甜,女,汉族,2001年10月生,甘肃省高台县人,入党积极分子,物流3192班学生。
主要荣誉:
2019-2020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9-2020学年,获“学校一等奖学金”
2019-2020学年,获“优秀学生”称号
2019-2020学年,获学生军训“先进个人”称号
2019-2020学年,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9-2020学年,获“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称号
2020-2021学年,获北京中物联“物流1+X”证书
2020-2021学年,获学校“材料认知与仓储管理”技能大赛三等奖
主要事迹: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就像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百善之首,以孝为先
赵甜甜是一个农村孩子,在她年纪还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因此,父母只好把她托付给外婆照顾,外婆每天陪伴在她身边悉心地照顾她。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和外婆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她上初二时,正在和她聊天的外婆突然感觉肚子疼、头晕,不久就出现了昏厥的情况,紧急送往医院后,检查诊断结果为糖尿病。医生说外婆必须长期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且一定要注意饮食。外婆住院后,白天由母亲照顾,赵甜甜每天放学后就去医院陪外婆,和她聊天、哄她开心,晚上睡前帮外婆擦身子、洗脚、按摩等。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其它并发症,导致外婆行动不便,有时出现尿床的情况,但她从不嫌弃,按时给外婆更换内衣并及时清洗。卧病在床的外婆几个月被疾病缠身,变得日渐消瘦,四肢肌肉开始萎缩,她看着外婆饱受疾病的折磨,心里非常难受。有一天外婆突然昏迷了,躺在病床上,脸色十分难看,好在医生抢救及时无大碍,这才让她们悬着的心慢慢放下来。母亲坐在外婆身旁无助的像个孩子,而她紧紧握起外婆的手,眼泪哗啦啦的流了下来。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外婆一定会好起来的!
经过母亲和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外婆的病情慢慢好转。出院后,她经常去给外婆喂饭、喂药、捏肩,她希望像这样陪伴外婆的日子能再久一点。
初心不改,孝心永驻
赵甜甜始终将孝老敬亲摆在首位。“父母”,她觉得这是一个平凡又很伟大的词。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应尽的责任。高三暑假期间,母亲因身体不适做了手术,卧病在床。虽然母亲口口声声说不疼,可她的心里却像针扎一般,有种说不出的心疼。那段时间,她片刻不离母亲,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梳头、擦脸,然后做母亲最爱喝的西红柿木耳鸡蛋汤。她每天变着方法做美味的饭菜,还经常买一些有利消化的水果,让母亲吃得有营养。每天下午都会陪母亲看电视,然后去公园散步,以此来活动筋骨。无数个夜晚她都习惯性醒来,看母亲睡得怎么样,有没有盖好被子,生怕母亲着凉,将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村里,她邻居家的老爷爷常年一个人生活,年纪大了,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她便主动帮忙打扫卫生,常去给他送点营养品,陪他聊天,像对待她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所以她认为,敬老爱老,其实就是老人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援助之手,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这样,老人才能感受到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
以身作则,传递爱心
她乐于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她穿着志愿者工作服,在村口值班,那不仅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责任。为了大家的健康,她详细登记好进出人员的各类信息,检查是否戴口罩等,“强化联防联控,依法落实疫情防控责任”这句话她牢记在心。进入陕铁院后,她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常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下象棋、为老人唱歌等,尽她的微薄之力去关心每一位老人。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收获感动,使她领悟到爱与奉献的意义。此外,她参加勤工助学,一来学习课外知识,二来补贴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学习方面她也从来没有松懈,在她的勤奋刻苦、踏实认真下,大一学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物流1+X证书等多项荣誉,这也是她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孝,在一言一行中凝聚;亲,在一举一动中彰显。生而为人,都明白何为孝,难的是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她的事迹并没有那么光芒四射,却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对孝道的涵义。